close
新闻资讯
集团新闻 视频新闻 媒体聚焦 通知公告 创新政策

常州科教城:努力交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常州答卷

2022/11/25 9:50:00

创新,是一座城市活力的不竭源泉。

奋斗,是一座城市亮丽的名片。

党的二十大,为中国绘就了又一幅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蓝图。作为常州的创新之核,如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书写好常州答卷?

“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实施‘创新之核升级工程’,加快推进‘五区六高地’建设。”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科教城党工委书记乔俊杰给出的具体答案是:

集中精力做好优创新、强产业、促教育、引人才、防疫情、保稳定等各项工作,以勇挑大梁的担当和敢为善为的本领,锚定全年目标顶压前行、克难奋进、加速冲刺,力争最好结果,奋力为全市发展大局作出科教城贡献。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早在多年前,科教城就在探索一条适合常州走的产学研合作之路,科技、人才、创新正是这条路上最闪光的元素。

常州以制造业见长,曾涌现出一批“洗脚上岸”、改革拓荒的乡镇企业家,他们跳出固有思维,以灵活的机制体制,大胆探索实践,寻找到一条适合常州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造了全国闻名的“工业明星城市”和“苏南模式”的辉煌。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民营企业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也呼唤创新型和高层次人才,人才构成核心竞争力。2007年,科教城叫响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口号。一大批科研院所落子科教城,带来了高校的科研成果,也招徕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中科院在科教城设立了江苏中科智能科学技术应用研究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常州数控技术研究所、常州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在科教城建立了研发平台。已建成公共研发机构47家,其中省级创新中心1家、省产学研联合重大创新载体7家、省产研院专业所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4家,建设成为江苏重要的研发机构集群,形成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园区集聚了一批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累计引育各类人才总量超2.2万人,其中柔性引进院士29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青12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69名。

孵化院士创业项目4个、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项目5个、江苏省双创人才项目65个、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项目586个、海外人才创业项目489个。

积累了一批技术创新成果,2021年,新增发明专利数700件,新增授权专利数2100件,大幅提升了全市的科技创新水平。

在这里,平均每天创立1家科技企业、转化1项科技成果;平均每年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超500项、合同金额超2.5亿元,组织申报科技项目超500项、争取经费超2.7亿元。

11月11日,在2022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博览会开幕式上,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正式揭牌。又一个重大平台落户科教城,为园区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内生动力。未来几年内,通过龙城实验室的建设,将努力突破常州高端数控机床领域若干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支撑全市、全省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进而形成解决智能制造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需求的支撑能力。

持续的创新驱动,让科教城的发展不断跑出加速度。

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导产业,园区孵化培育了3800多家科技创业企业。形成了“初创-高新技术-瞪羚型-领军型-独角兽”的企业梯队,拥有苏南自创区授予的瞪羚型企业2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家,孵化培育易电行、苏文电能等上市企业7家,朗恩斯、瑞华等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

依托完备的创新创业生态,科教城通过转化院所科技成果、孵化科技型企业、引入创新人才项目的方式,集聚了一大批科技企业。常州先进制造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江苏研究院等公共研发平台持续推动高端技术在本地的产业化,孵化出微传智能科技、强力电子、易控汽车电子、靶标生物等200余家科技型企业;国家大学科技园、国际创新基地等创业载体孵化出小飞猪网络、精拓机器人、龙道电子等400余家创业企业;瞄准前沿产业,引入了高凯精密机械、高尔登、罗盘星等500余家企业。

“十三五”期间,科教城涌现出纳恩博、遨博、铭赛、苏文电能、中瑞电子、博睿康、天正股份、冰鉴信息、明月软件等一批机器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前沿产业领域的企业。2021年科教城营业收入350亿元,较“十二五”期末增长387%。

多元平台不断闯出新模式。围绕“技术开发-小试中试-产业化”的技术生命周期,科教城在合作研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等领域集聚服务机构,形成了包括中国(常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常州科教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在内的知名服务机构集群,集聚专职科技服务人员700余人,服务企业超2.6万家次。依托常大技转公司、大学仕、佰腾科技、天正股份等服务机构,探索形成了“技术供需对接”众包服务、“云端+线下”的专利大数据云平台、基于工业企业生产数据的信贷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佰腾科技被商务部办公厅授予“在2019-2020年度承担商务部应对贸易摩擦工作站”的职责,为全国范围内涉美337案件的企业提供公共服务。

产教融合,教育是驱动科教城创新发展的另一只翅膀。

多年来,这座没有围墙的“城”紧扣时代和地方发展需求,闯出了一条具有常州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之路。2019年3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一行考察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指出科教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非常好,成功的经验值得全国推广。

目前,园区6所高校拥有全日制在校生8.7万名,每年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万余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江苏省同类高校前列。

其中,常州大学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2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前5‰,4个学科入围“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继续领跑,信息学院、机电学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工程学院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工业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入选省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总体比例达88.28%,学生毕业留常率近40%。

此外,科教城启动实施现代工业中心三年提升改造计划,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形成“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常州创建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树立了样板。今年,总投入2.3亿元的10个实训基地80个实训区已焕新面世,莱茵科斯特、博世力士乐、费斯托等一批产教融合型校企合作实训平台共建完成。中德双元制班、胡格教学模式试点班等国际教育合作人才培养超过800人。

全市首创企业与高校“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实施6年来共有616名高层次人员实现校企间双向流动,深入推动了产教融合。

2022年,面对常州“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新定位,科教城一以贯之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不断塑造出创新之“核“的新动能新优势。

(来源 常州日报)